黄河流经神木98公里,流域面积达879平方公里。截止2022年底,神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3万亩,各类林地保存面积4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2%。
近年来,神木大力发展林草产业,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版图逐步由“浅绿”向“深绿”转变,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陕西省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
林长当家念好“林”字诀
【资料图】
神木市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明确市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和市级林长责任区,市级总林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在红碱淖自然保护区、毛乌素治沙基地等重点生态区域设立35个市级林长、155个镇级林长、666个村级林长,并建立了部门、镇街协作机制,共同做好林草资源发展和保护工作。
高起点编制《神木市林业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一城两廊三区”布局,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五大阵地”为战场、“六条战线”为抓手、“五项保障”为支撑,成立工作专班全速推进林草产业发展,确保生态治理措施全面落地。
产业布局谋划科学合理
该市深刻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以黄河为主线,窟野河、秃尾河等支流为延伸,构建沿黄防护林体系,有效改善湿地生态功能,统筹推进森林、草原保护修复和荒漠化治理,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科学规划布局项目,统筹群众增收和生态治理,安排种植部分经济树种,促进生态富民,作业设计聘请市级以上专家评审,确保适地适树、科学绿化。严格执行政府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不断规范项目招投标,实行总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实施组三级管理制和施工企业、实施组、技术人员创优评差机制,由责任单位包抓项目,对项目建设从前期谋划到最终决算全程负责;聘请第三方机构全程指导项目建设,严把项目实施的各个重要关口,不断强化项目质量管理,突出打造精品工程。推行项目建设四级验收制,制定国有林场干部职工按市场化参与育苗鼓励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后期管护措施,全面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不断提高造林成活率。
生态资金投入“不吝啬”
神木每年向国家供应3亿吨煤炭,形成的采空区达45平方公里,同步推进生态修复成为历届政府的政治使命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
“十三五”期间,神木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20亿元,完成营造林面积73.15万亩。去年,该市造林绿化总投资达11.4亿元(含企业投资和社会资本),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采空区治理、重点流域生态修复等建设项目24个,营造林草22.6万亩,创建生态振兴示范村20个,栽植各类苗木2500万株。
“十四五”期间,神木计划安排30亿元开展黄河流域、重点是采空区生态修复治理,完成造林100万亩。同时,神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探索扩大矿区生态复垦基金使用范围,要求煤矿在矿区范围内同步开展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措施,动员企业出资参与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倡导全民参与义务植树运动,严格落实“五包”责任制,将义务植树任务分配至各部门、镇街,由市林业局负责开展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扎实推动森林村庄建设工作常态化。
产业多元发展促农增收
该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将黄河生态流域治理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红枣特色产业开展枣林提质增效,落实红枣消费扶贫收购补贴,确保枣农收入稳定、枣林面积不减,做到既算“经济账”、又保“生态账”。鼓励林麝养殖产业发展,从基地建设、引种、保险等方面给予资金补贴,目前该市共有林麝规模养殖企业6户,林麝存栏突破800只,实现营收120万元。
同时,神木以“毛乌素生态试验站”“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为依托,开展黑枸杞、文冠果、红松、松茸、牛肝菌试验示范项目研究,推动建设现代饲草基地2万亩,开展中药材种植试验,积极探索引进栽植适生和观赏树种46种,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为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来源|榆林日报
监制|赵侠
制作|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