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第二届“海上来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物艺术品公益展”在浦东碧云美术馆开幕。展品为第四届和第五届进博会免税进境销售的部分文物艺术品,包括常玉、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吴冠中、黄宾虹、草间弥生等12位现当代知名艺术家创作的28件精品之作。
依托进博会这一促进海外文物回流的“主通道”,上海已经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的“入海口”。通过“公益展示”的形式,则将更好地发挥文物艺术品的美育价值和社会效益,让更多没有机会亲临进博会现场的社会公众,在“家门口”便能一睹回流文物艺术品的风采,近距离感受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感受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资料图】
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首次设立文物艺术品板块,成为进博会的新亮点和增长点。第四届和第五届进博会先后吸引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境外机构参展,共有78件文物艺术品实现免税销售,成交总额达12.5亿元人民币。
过去两年,被业内誉为“世界三大拍行”的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连续两届进博会同台亮相,张大千的《惊才绝艳》、常玉的《黄桌上的菊花瓶》、吴冠中的《欢腾》、黄宾虹的《苕溪渔隐》等难得一见的文物艺术品精品,均通过进博会平台回到中国。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支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物类展品监管和便利化措施的公告》,对于进博会展期内免税进境销售的文物类展品,在完成后续留购、支付、清关、交割等一系列手续后,将留在国内,并鼓励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文物类展品进行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性展示服务。2022年,首届“海上来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物艺术品公益展”在浦东碧云美术馆举行,展出15件画作,囊括了第四届进博会免税销售的全部文物类艺术精品和部分现当代艺术佳作。
时隔一年后,第二届“海上来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物艺术品公益展”向公众开放。“相较第一届,第二届公益展展陈时间更长、展品更精美、展品数量更多。”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翼介绍,本届展览的作品大部分出自家喻户晓的中国近现代顶尖大家,这得益于过去两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在招展工作中的积累提升。
“我们不仅关注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价值、产业价值,同时也非常重视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社会价值。”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体旅游局局长孙毓表示,浦东启动本次公益展,将持续放大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延伸进博会人文交流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六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实现数量面积双提升
本届展览开幕式现场,还就今年的第六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的招展情况进行初步“剧透”。
第六届进博会恰逢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类展品“5件免税”政策落地实施的第四年,将吸引更多国际顶尖机构参展,用“艺术赋能”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文物艺术品进境展示销售也呈现常态化,文物艺术品板块成为每年进博会最值得期待、最受关注,同时也是最具艺术气息、文化气质的展区。
据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介绍,截至目前,第六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已有20家企业参展,参展面积有望突破3000平方米,为历届之最。同上一届相比,参展企业数量增加了67%,参展面积增加了30%。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国际一线画廊将首次参展进博会。
今年是第六届进博会举办之年,也是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谭翼介绍,10年前,由自贸文投进行操作、实现进出境的文物件(套)数一年仅为个位数。到了2022年,一年进出境的文物套(件)数已超过了2000件(套),金额也超过了30亿元,实现几何级数增长。2020年,国家文物局在上海启动社会文物综合改革试点后,近3年由自贸区操作的文物进出境总件数同期增长了3倍。
依托进博会“5件免税”政策,文物艺术品浦东立法的制度创新和社会文物改革试点的实践创新叠加联动效应,上海已逐渐成为文物艺术品交易国际化参与的“主阵地”、规模化产业的“集聚地”、市场化经营“首选地”和改革性集成“新高地”。在每年的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期间,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与上海其他艺术博览会实现联动,推动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进入“进博时间”“上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