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邓姐姐。
周末有个大消息,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被罚。
【资料图】
割了一大块肉,总共被罚71.23亿元。
通报和报道说的非常官方,蚂蚁也回应坚决接受。
但很多人看完,还是一头雾水。
一边罚款整改,一边认领支持,这多少有点让人看不明白。
不禁让人好奇,蚂蚁集团究竟干了啥?
才惹来70多亿罚款?
从通报里,只能找到一点点蛛丝马迹。
被要求关停违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我还记得相互宝,最初的名字叫做“相互保”。
(保险属性很明显)
一上线就取得了成功,第一年就有1亿用户参与。
但没多久被监管紧急叫停,才改为了“相互宝”。
因为它属于网络互助,并非保险产品,不受保险法约束。
名字容易让大家误解。
万一发生纠纷,维权困难重重。
后来用户的分摊金额逐渐变多,运营成本也居高难下。
面临多重压力,最终在2022年1月正式关停。
是利还是弊,挺难判的。
一方面,确实帮助了一部分有需要的人。
比如有人爸爸得了癌症,幸好相互宝解了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互助模式也确实存在风险。
相互宝、水滴筹都曾被监管点名,并把它们定性为非持牌经营。
不管怎样,相互宝已成为过去式。
现在更多人关注的重点,是通告里提到的
——“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意思是不是,之前相互宝扣的钱能退呢?
不求额外补偿了,只求能原款退回。
我特地咨询了支付宝客服。
得到的回复是,已经分摊的钱不能退。
罢了,就当是做好人好事吧。
仅是一个相互宝违规,并不能罚款70多亿。
我去翻找了下,处罚的公开信息。
支付宝被罚31亿多,蚂蚁集团被罚37亿多。
处罚的原因分别是这些:
有小伙伴可能疑惑,支付宝不就是蚂蚁集团吗?
并不是哦。
支付宝只是蚂蚁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而我们使用的支付宝App,是由众多蚂蚁子公司集合而成。
花呗是一个公司、借呗是一个公司;
蚂蚁保是一个公司、网商银行是一个公司;
还有蚂蚁基金公司等等,有些全资控股,有些部分控股。
为啥要设立这么多子公司呢?
就当是个科普吧。
通常一是监管规定,二是出于商业考量。
比如万一某个子公司破产或者出现了风险,也不会影响其他子公司。
彼此业务间做了切割。
只是假设哈,大家不必杯弓蛇影。
能从事基金、银行、保险等业务的公司,都必须取得对应金融牌照才行。
蚂蚁集团通过持股、收购,囊括了多个金融牌照。
像网商银行持有银行牌照、天弘基金和蚂蚁基金持有基金牌照;
蚂蚁保持有保险销售牌照、支付宝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
借呗和花呗持有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牌照。
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而蚂蚁集团被罚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没有相应牌照。
因为规定拥有跨两个金融行业的机构,必须向央行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
监管从2020年开始,就要求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
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
但蚂蚁集团至今还没有取得。
不过随着现在处罚落地。
相关牌照的审批申请,速度可能会加快步伐。
八卦一嘴,之前我听闻金融业的牌照很值钱。
收购拥有保险销售牌照的经纪公司,就要两三千万。
或许还有人在期待着蚂蚁集团上市。
我就有个朋友是蚂蚁前员工,手里还有期权。
虽然可以回售给公司,但她决定还是盼上市。
不过有金融分析师认为:
短期内蚂蚁重启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为今年初,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马云不再是实际控制人。
根据目前A股上市要求,主板上市实控人在IPO前三年内不得有变更。
科创板要求为两年,港股要求为一年。
也不知道朋友得盼到什么时候。
PS.
今天有一只转债打新。
大家都有记得去试试手气嘛?
点“在看”,锦鲤附体!
本文文字原创,皆为交流探讨之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点在看锦鲤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