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复盘了以往美国经济衰退前各主要经济指标的走势,发现劳动力市场和消费等多数指标都是滞后变量,在衰退前绝大多数都保持增长趋势,甚至是快速增长。我们并不能从美国经济现状的韧性,推断出未来的韧性。
(相关资料图)
摘要
1、实质性衰退表现为经济活动的显著下降,遍及整个经济体,并且至少持续几个月,需要满足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三个标准。实质性衰退由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在事后界定。技术性衰退仅以GDP为参照,只需要连续两个季度的GDP环比负增长,但受净出口、存货变动等波动项扰动较大。现实中,实质性衰退的意义更大,实质性衰退意味着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消费减少、生产收缩等,与市场主体的关联度更加密切。
2、实质性衰退以月度数据为基础,同时参照季度的GDP和GDI数据。实质性衰退由NBER认定,但一般都是事后认定,并且具有较长滞后,1980年以来,NBER宣布衰退的时间滞后衰退开始时间3至11个月不等。但我们也可以根据NBER参照的经济指标,来初步判断经济是否即将或已经陷入衰退,具体包括就业、收入、消费、生产、销售、GDP和GDI数据。
3、真正的重要的不是GDP或GDI如何变化,更不是NBER是否界定已经陷入衰退(这些只是形式上的而已),而是就业、收入、消费、销售、生产等等经济指标的好坏,这些经济数据的背后才真正蕴含了真实的经济活动情况,代表了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真实体感,包括这些微观市场主体的现状、信心与预期。
4、现状的韧性不等于未来的韧性。当前美国经济仍然表现出较强韧性,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和服务消费方面,这也是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升温的主要原因。但复盘历史上的每一轮衰退,劳动力市场和消费等多数指标都是滞后变量,只有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才会出现萎缩,而在此之前,绝大多数都保持增长趋势,甚至是快速增长。因此并不能从美国经济现状的韧性,推断出未来的韧性。事实上,当前美国经济呈现出结构性衰退特征,就业市场和服务消费是仅存的两大仍在扩展的领域,但我们也分析了这两个经济变量背后的驱动因素,认为这两大领域后续也将走弱,“不着陆”和“软着陆”都只是推迟的“硬着陆”。
正文
关于美国经济的实质性衰退和技术性衰退的区分,我们在2022年7月17日《美国经济离衰退边缘还有多远》的报告中就已经有所探讨。技术性衰退仅以GDP为参照指标,表现为连续两个季度GDP环比下跌。实质性衰退由NBER来界定,会参考一系列指标,表现为经济活动的显著下降,遍及整个经济体,并且至少持续几个月。市场更担忧的是实质性衰退,而非技术性衰退。在的《美国经济离衰退边缘还有多远》的报告中,我们回顾了NBER参考的一系列指标,认为2022年中时美国经济距离实质性衰退仍有距离。
1.实质性衰退是什么
实质性衰退表现为经济活动的显著下降,遍及整个经济体,并且至少持续几个月,需要满足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三个标准,但有时单独一个指标的极端情况,也可以被界定为衰退。例如2020年3月受疫情冲击,经济萎缩时间仅持续2个月,但由于经济活动下降幅度大(深度),波及范围广泛(广度),因此也被认为是衰退。实质性衰退意味着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消费减少、生产收缩等,与市场主体的关联度更加密切。实质性衰退由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在事后界定。
相比之下,技术性衰退仅以GDP为参照,只要连续两个季度的GDP环比负增长,即满足技术性衰退的条件。虽然GDP是衡量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GDP本身可能受到其分项的扰动,尤其是净出口和存货变动两个分项波动较大。例如2022年上半年,美国GDP受存货变动和净出口拖累,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被认为陷入技术性衰退,但由于消费、投资等其他分项仍保持较高的正增长速度,经济活动也并没有全面显著下降,无论是家庭部门,还是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和收入都表现出较强韧性,衡量实际内生经济增长动能的国内私人最终销售(Final sales to private domestic purchasers,又被称为“核心GDP”,剔除净出口、存货两项波动项和政府开支)仍维持正增长,因此并没有进入实质性衰退。
实质性衰退以月度数据为基础,同时参照季度的GDP和GDI数据。实质性衰退由NBER商业周期测定委员会认定,但一般都是事后认定,并且具有较长滞后,1980年以来,NBER宣布衰退的时间滞后衰退开始时间3至11个月不等。但我们也可以根据NBER参照的经济指标,来初步判断经济是否即将或已经陷入衰退。具体而言,NBER是以月度数据为基础,同时参照季度的GDP和GDI数据:
(1)就业:基于企业部门调查(CES))的非农就业人数和基于家庭部门调查(CPS)的总就业人数。(2)收入:扣除转移支付之后的实际个人收入。
(3)消费:实际个人消费支出。
(4)生产:工业生产指数。
(5)销售:实际制造业和贸易销售。
(6)GDP和GDI,及其平均值。
但真正的重要的不是GDP或GDI如何变化,更不是NBER是否界定已经陷入衰退(这些只是形式上的而已),真正重要的是与就业、收入、消费、销售、生产等等经济指标的好坏,这些经济数据背后才是真正蕴含了真实的经济活动情况,代表了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真实体感,包括这些微观市场主体的信心与预期。
2.各项参照指标现状如何
2.1.就业:劳动力市场仍处于扩张中,但失业率小幅反弹
劳动力市场整体仍处于扩张中,整体韧性仍然较强。美国衡量就业状况的主要由两套调查数据,一套是基于企业调查的非农就业(CES)人数,一套是基于家庭部门调查(CPS)的总就业人数。从CES的非农就业人数来看,虽然每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整体呈现放缓趋势,但仍然维持每月25万+的水平,仍高于疫情前平均每月约20万人的速度。同时从CPS的总就业人数来看,虽然最近的5月小幅下滑,但该数据本身波动就想对较大,整体上来看仍维持扩张趋势,同时失业率虽然升至3.7%,但整体仍维持低位。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处于扩张中,整体韧性仍然较强。
往后看,劳动力市场仍将继续降温,但速度可能相对较慢,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较小。在高利率环境之下,叠加服务业的趋势性放缓,预计劳动力市场仍将呈现降温的趋势,每个月新增非农就业仍将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缺口仍维持高位,显示供需仍然失衡,因此后续出现断崖式下滑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
2.2.收入:近期重回上升趋势,但增速仍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
扣除转移支付后的个人实际收入(PILT)重回上升趋势,但增速仍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得益于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和逐渐走低的通胀,PILT已经连续两个月维持上升趋势,但增速仍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此外,由于财政支出的进一步脱坡(退税减少及额外的营养补助计划到期等),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也相对缓慢。
往后看,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继续放缓,以及去通胀进入深水区,预计后续扣除转移支付后的个人实际收入反弹幅度有限。在高利率环境之下,叠加服务业的趋势性放缓,预计劳动力市场仍将呈现降温的趋势,对工资收入的支撑作用边际放缓。此外,进入下半年,通胀虽然整体仍将呈现回落趋势,但回落速度大概率将继续放缓,对名义收入仍有明显的侵蚀效应。
2.3.消费:服务消费拉动下仍在扩张中,但增速有所放缓
消费整体仍在扩张之中,服务消费是主要拉动项,但速度已经放缓。当前美国个人实际消费支出放缓,已经低于疫情前的平均增速,从分项上来看,主要又服务消费拉动,而商品消费由于前期的超前消费和高利率环境,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往后看,伴随着疫后服务业复苏红利消退、劳动力市场的边际趋缓、消费者实际收入增速的低迷、超额储蓄减少等因素,预计消费增速大概率仍呈现放缓趋势。
2.4.生产:近期有所反弹,但后续缺乏继续反弹的动能
工业生产近期有所反弹,但仍低于前高。工业生产在2022年12月触底之后,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前期的高点,增速也在小幅放缓。往后看,由于下游商品消费仍处于停滞状态,中游库存过剩现象仍然明显,因此预计生产端反弹幅度有限,甚至将重回下行趋势,而5月的工业生产也出现小幅走弱。
2.5.销售:增长停滞,近期有所下滑
受下游商品消费走弱影响,销售增长停滞,近期再次出现明显下滑。实际制造业和贸易销售与下游的商品消费关联度较高,但由于前期超前消费以及高利率环境,使得商品消费整体仍处于停滞状态,造成实际制造业和贸易销售增长停滞,甚至下滑。往后看,由于下游商品消费仍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仍远超趋势值,因此后续大概率仍缺乏上行动力,带动制造也和贸易销售仍处于低迷状态。
2.6.GDP和GDI:走势分化,GDP扩张速度放缓,GDI连续两个季度萎缩
GDP和GDI近两个季度走势分化,GDP仍维持扩张,但GDI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萎缩。GDP是从支出的视角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而GDI是从收入的视角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从原理上来说,一国的收入应该等于一国的支出,因此GDP应该等于GDI,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统计标准和范围的界定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被称为“误差项”。因此NBER不仅会参照GDP,也会参照GDI,两者的权重相等,同时为了避免对某一个指标的偏袒,还会对GDP和GDI求平均值,来“消除”误差值的干扰。从近期走势上来看,GDP已经连续三个季度维持在扩张区间,但增速明显放缓,而GDI则在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在GDI的拖累下,两者的平均值也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3. 这次真的不一样?
现状的韧性不等于未来的韧性。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经济当前仍然表现出较强韧性,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和服务消费方面,这也是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升温的主要原因。但复盘历史上的每一轮衰退,劳动力市场和消费等绝大多数都是滞后变量,只有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才回出现萎缩,而在此之前,绝大多数都保持增长趋势,甚至是快速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并不能从美国经济现状的韧性,推断出未来的韧性。事实上,当前美国经济呈现出结构性衰退特征,就业市场和服务消费是仅存的两大仍在扩展的领域,但我们也分析了这两个经济变量背后的驱动因素,认为这两大领域后续也将走弱,“不着陆”和“软着陆”都只是推迟的“硬着陆”。更详细的分析,请参考我们5月1日发布的《美国经济:从结构性衰退到全面衰退》。
市场对于软着陆的美好期望,几乎伴随着每一轮美联储紧缩的历程,但大都以硬着陆告终,当前市场对软着陆的预期似曾相识。1979年以来 ,美联储一共有7次紧缩周期 ,其中仅在1984年和1994年的紧缩周期中,美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其余5次均以硬着陆结束 。但这仅有的两次软着陆中,美联储的加息速度和加息幅度都没有本轮高,同时1984年的通胀水平虽然仅略低于本轮通胀,但下行速度较快,而1994年的通胀水平则远低于本轮通胀水平。但几乎每一轮紧缩周期中,美联储都对经济持乐观看法,认为经济最终会实现软着陆,同时很多投资者也乐观地预期将会实现软着陆,在某些时段,软着陆甚至成为了市场的一致预期。但从每一轮美联储的紧缩周期来看,大都以硬着陆告终,仅有的两次软着陆也有一些特殊因素。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韧性超预期,美联储加息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国泰君安发布的《【国君宏观】美国经济:现状的韧性不等于未来的韧性——国泰君安宏观周报(20230618)》,报告分析师:董琦、郭新宇
粉丝特惠:好股票APP五个热门产品任选一款,体验五天!欢迎下载注册体验!